医药人才网,专业的医药求职招聘网站 招聘热线:0755-33525761

1
2
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求职宝典

大学生暑期求职调查:超7成参与者有过被骗经历

医药人才网 发布时间: 2010/7/14 12:32:02 文章来源:腾讯网

暑期来临,正是大学应届生求职的“冲刺阶段”,在校大学生也在抓紧这个机会四处寻找兼职或实习机会,希望获得更多的工作经验。一些不法机构正是瞄准了这一特殊群体设局行骗,让不少求职者吃尽苦头。

日前,英才网联联合腾讯校园、新京报等媒体推出调查“求职路上,你被忽悠过吗?”,分析调查数据,解析骗局骗术,帮助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该调查历时2周,参与调查者近6000人。调查数据显示,有77%参与调查者在求职过程中有过被骗经历;68%参与者认为求职心切,考虑不周是被骗的主要原因;超7成人被骗后,表示要改变求职渠道,到正规专业的招聘网站和正规的就业服务机构举办的现场招聘会找工作。

被骗原因解析:保持平和心态,切忌急功近利

调查显示,77%的参与者有过受骗经历,其中有6%的参与者受骗达三次或三次以上。其中76%的被调查者是在校期间做兼职或实习、刚毕业找工作时被骗。从性别看,男性更容易被骗,占总数的62%。

68%参与者认为求职心切,考虑不周是被人欺骗的主要原因。同时因为经验匮乏、被无良单位欺骗蒙蔽违法用工,求职渠道选择错误等也是重要原因。另外,有12%的参与者表示受骗原因是“抱有侥幸心理,以为碰上少劳多得的好机会”。

专家分析表示,一些不良中介机构利用部分学生求职心切、社会经验较少等特点,设置一些陷阱欺骗求职者。同时,一些求职者“少劳多得”的心态也给骗子可乘之机。有的求职者抱有侥幸心理,以为抓到了好机会,实则是给了骗子好机会。专家提醒,摆正求职心态,正确认识求职周期、保持平和心态是求职成功步。

常见骗术解析:做好防范,莫信“天上掉馅饼”

不良中介的欺骗方式多种多样,调查显示,跟约定工作性质不同、许诺高报酬骗取中介费、被无限期拖欠工资这三种方式是不良中介常见的“忽悠手段”,分别有29%、27%和25%的参与者被上述骗术欺骗。

专家指出,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有些不良中介的主要任务均是收取求职者的各项费用,对于交了中介费,求职者是否可以上岗则漠不关心;所以,求职者求职时要多了解中介机构的具体情况,及时避免损失。当发现某份工作大多数人都能做,而且待遇很优厚时就要留个心眼。同时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时应该有点“想象力”,将以后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清楚,并做好相应的防范或进行书面约定,莫让别有用心的人“抓住良机”。

遇骗对策解析:选择正规求职渠道是上策

调查显示,发现被骗后50%的参与者会改变求职方式,通过正规招聘会、招聘网站等渠道求职;14%的参与者选择忍耐,只有7%的参与者表示会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其中男性参与者占七成。由于层出不穷的中介诈案例重伤了中介机构的诚信度,调查显示,仅有4%的参与者会考虑通过中介推荐找工作。

专家分析,面对林林总总的中介公司,有人一不小心就会跳进骗子们的“火坑”里。意识到被骗后,正确处理是关键。专家提醒广大求职的学生们要提高法律意识防止上当受骗,并且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同时要选择正规求职渠道获取招聘信息,例如人才市场和就业服务机构举办的现场招聘会、正规的专业招聘网站、学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等。

后,专家指出,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利用暑假兼职是他们提前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的时期,而这个时期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也是他们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擦亮眼,遇事多分析多请教,不要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

【免责声明】

医药人才网发布的资讯,是为传递共享信息为目的,不以赢利为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本站转载的部分资讯稿件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