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人才网,专业的医药求职招聘网站 招聘热线:0755-33525761

1
2
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市场分析

信息沟通与交流有利于保证“用药安全”

医药人才网 发布时间: 2017/6/21 9:19:45

      药物如果服用不当,监测不充分,或出现差错、意外情况或沟通问题,有时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近日,在北京举行的拜耳“患者安全日”专家座谈会上,多位专家及患者代表就用药信息沟通与交流对于保证“用药安全”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

     
  医患双向互动益处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主任医师李坚教授说,对于临床医师和药师这些专业人士来讲,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药品的信息,包括特性、疗效、安全性及可能发生的风险的相关影响因素和产生的条件;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患者自身的病理生理特点,选择用药方案。然后简明地将这些相关的信息传递给患者,例如治疗的预期和用药后可能发生的风险。另外,要关注药物使用者用药后包括感受与表征等的反馈信息。
  在选择治疗方案的时候,如何向患者解释获益和风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杨欣教授举例说,比如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有的患者会涉及生育问题,有的存在高雄激素症,医生一般会让患者口服避孕药进行治疗,以便于服用。但患者一看到避孕药,就担心会不会有发胖、影响生育等副作用。这种情况下,就要向患者解释选择这种药物治疗的理由,同时要客观地告诉患者用药时可能会有哪些风险,如何避免。
  关于用药风险,李坚教授指出,每个个体用药后可能出现风险的几率和严重程度都不太一样,存在个体差异。建议患者在使用前应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并且对药品说明书中提供的信息正确认识。一些患者对于药品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认识有偏颇:要么不重视,要么把一些常见不良反应看得过重。有些患者一看药品说明书写这么长,还有那么多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就感到害怕。其实,不存在没有风险的药品。说明书内容多,写得越详细,说明这个药品在研发过程中,做的相关研究越多,进行了更多相关的观察。通过说明书的介绍,希望使用者有所了解,当遇到一些不适时,及时找医生进行咨询。个别患者会认为“我不是专业人士我不懂”,而拒绝接受信息,这样的说法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因此,在医生告知和阅读说明书以后,患者起码要知道风险的存在,知道出现风险后及时就医。另外,李坚教授认为,一些患者用药随意性较强,擅自增减药物的情况很多,这会使风险发生的几率增加,或干扰疗效等。
  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刘东红认为,用药安全很多时候不是某一方就能够负担全部责任,而是包括政府、药企、医生在内都要共同努力。同时,患者本身也需要对自己负责,出现什么问题要及时去和医生或药企沟通。因为用药后是什么情况,真正有感知的是患者自己。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要积极反映,住院患者可以跟医生讲,如果在家用药,可以跟药企打电话,药企都有相应的服务热线。公众还可以直接和各地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部门联系反映。
  北京血友之家罕见病关爱中心理事长关涛认为,作为患者本身,对自己应该负责任。就是对疾病有更多正确的了解,其次是对于自己所用的药要有所了解。很多患者不注意读药品说明书,只去看某个药一日吃几次,一次吃几片,其它的多一个字都不看,对于药品的其它信息比如不良反应等根本不了解,这样用药会有很大的潜在风险。
 
  做好药品风险监测和预警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药品安全使用信息交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刘东红介绍说,虽然药品在上市前已经做了很严格的临床研究,但那毕竟是小范围人群。药品上市以后,用到了更多患者身上,每个人情况又不一样,用药后就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要对上市后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进行收集,以便在大样本量的情况下,发现药品的风险。同时,也对药品的风险获益进行评估,以保证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新出现的风险,可通过修改说明书等措施,来提醒消费者,让他们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选择,提升用药安全性。所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对公众的用药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李坚教授说,专业人员须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制度落实,应该重视患者用药后包括感受和状态在内的所有反馈,即便仅是点滴,这些信息也非常宝贵,是用药经验的来源和我们学习的工具,对于药品上市后监测和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即使是那些可疑的,或者不确定的不良反应,也不应被忽略。同时,应该建立药物不良反应信息平台,由药监部门、药企、专业人员联合进行分析评估,综合考虑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背景以及相关因素,在短的时间内反馈给临床,更好地保证安全合理用药。需要通过媒体的科普宣传,提高大众对药物使用不当相关风险的认识。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合规管理办副主任朱光说,对于药品安全知识的传播,药品生产企业有不可替代的责任,因为他们更了解药品从研发到上市后所有的细节,药企应该更加透明地、及时地提供并更新药品安全相关信息。
  拜耳集团全球首席医学官Michael Devoy认为,医药企业和监管机构要密切合作,把药品安全信息用一个完全透明的方式进行传递,让大家了解药物的安全特性。
  药企如何去和医生、患者沟通产品的获益和风险?拜耳处方药事业部中国医学部副总裁郎志慧博士介绍说,在一个产品上市之前,医学团队主要的任务就是根据临床试验的结果,非常客观地和医生沟通这些与产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的临床数据,让医生在早期获知这些产品的信息,也通过医生让患者知晓。在产品上市以后,将由医药代表向医生介绍说明书范围内的各种适应证、不良反应等内容。有时也会通过医学继续教育让医生了解药品情况,目的就是让医生能够合理、正确、安全地使用药物。企业还通过药物警戒部门,收集产品的不良事件等信息,并把信息报告至企业全球安全性数据库;同时,依照法规要求上报至相应的不良反应监测部门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保证信息透明和及时沟通。拜耳总部持续地监测全球的安全性信息,积极与监管部门沟通,随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刘东红指出,任何药物都可能会出现安全风险,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并进行预防,避免安全风险的发生,这是未来应该更多去做的。

【免责声明】

医药人才网发布的资讯,是为传递共享信息为目的,不以赢利为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本站转载的部分资讯稿件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